当前位置: 首页 > 督导室 > 韶山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韶山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7年04月25日 08:31:04 来源:自创 访问量:942

20162020

一、规划背景

为了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办优质教育,服务于社会,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韶山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挖掘资源,整合力量,确定新的办学目标、任务和措施,引导学校按照规划设计的蓝图科学持续地发展。

(一)基本情况

学校座落于毛泽东故居西侧的张家山上,紧邻毛泽东广场,前临韶水,后倚青山。其前身是韶山毛氏族校,创建于1921年秋,是毛主席委派其大弟毛泽民回乡创办的。韶山学校的诞生和发展,凝聚着毛主席的一片深情和厚望。19521110日,毛主席亲自为学校命名并亲笔题写了校名,寄托了厚望,主席说,今后可以办初中、高中,也可以办大学。并于1959626日亲临学校视察,与师生们亲切交谈,留下了“听得见笑声”的珍贵照片。朱德、董必武、彭德怀、聂荣臻、罗瑞卿、徐特立、李富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先后到学校视察。1961年,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视察学校。国际友人将学校誉为中国农村教育的窗口和缩影。韶山学校也得到了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厚爱,历任教育部长基本上视察过我校,2012921日,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视察我校,他曾说到,把韶山学校建设好,意义非同寻常。2016913日,教育部长陈宝生视察我校,他高度赞扬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陈部长还亲切叮嘱,要办好主席家乡的学校,打造全国一流学校。

1953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学校,1956年秋开办初中,1960年秋开办高中,1992年因硬件不达标而撤消省重点中学称号,1998年韶山三中并入韶山学校,2001重新跨入省重点中学(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行列。光荣的历史和特殊的地位激励着全校师生合群奋斗,韶山学校一代代教职员工前赴后继,为韶山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学校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提质改造,如今的韶山学校校园树木葱郁、风景秀丽,校园建筑错落有致。目前学校占地110亩(含小学部),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90人,班级18个,在校学生800人,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湘潭市园林示范学校。

(二)前景分析

优势与机遇:

  1. 韶山学校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是一所具有近9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教育有特色;

2、在市民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尤其是恢复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办学以来,学校在校园面貌和校风学风方面的变化给市民增添了信心,赢得了市民的认可与支持;

3、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拼搏意识强,凝聚力强,战斗力强;

4、学校位于韶山核心景区,环境优良;

5、学校办学规模小,机制灵活,教学改革推进速度快;

6、湖南师大附中对口支援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

7、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8、作为一所毛主席倡议创办、亲自命名、亲笔题名并亲临视察的学校,韶山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国内外高度关注,各级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都会予以大力支持。

困难与挑战:

  1. 学校校园面积小,校园布局不尽合理,师生活动空间受制,硬件改善困难;

2、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办学条件严重滞后,与兄弟学校差距越来越大;

3、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不足,骨干教师、名师数量不足,调整完善需要一段时间;

  1. 韶山生源不足,尤其是在优质生源的来源不足,生源的质和量暂时不可能有根本改变;

5、资金压力大,要把韶山学校打造成为特色精品学校,还需加大投入。(目前,学校负担重,自身运转困难,没有政府支持,无力任何建设)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教育方针,坚持“红色传承,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四化”的办学宗旨,坚持“做精、做强、做优”的办学思路,坚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以加快学校发展为主题,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文化建设为推手,以管理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办人民满意的有特色的精品高中教育。

三、办学思路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红色传承,全面发展

办学宗旨:学生发展最大化,教师价值最大化,管理效能最大化,办学成果最大化。

校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风:勤奋守纪,求实创新

学风:勤学好问,自觉刻苦

(二)发展策略

谋发展,创特色,内强质量,外树形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搭建适合的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具体策略为:

制度治校——构建起学校党总支保障监督、校长负责、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领导和工作格局,形成依法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实现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确保教职工的主体性,提升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人文工作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文化立校——传承伟人精神,传递红色基因,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素养。

质量兴校——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注重学校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追求工作和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科研助校——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深化继续“高效课堂”理念,完善“高效课堂”模式。

特色强校——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努力形成学校的特色(红色文化教育),使教师博学儒雅,使学生知书达理,人人传承伟人精神,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景观。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三年做强,五年做优。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改革,把管理做细,把教学做精,以建设向附中学习为抓手,力争用五年时间,把韶山学校这个教育品牌做精、做强、做优、做出特色。

(二)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基于韶山的生源情况(2015年,韶山上普高控制线270人),学校每年招生控制在280-350人,小班制教学。

2校园建设:按《韶山学校整体规划》的要求对校园进行改造。 (1)教学楼的提质改造(2016);(2)风雨跑的屋面维修(2016);(3)完成省级文物学校大门附属房屋的改造修复,建设好校史陈列室(2017);(4)学生寝室改造(2017);(5)教学楼、科技楼、图书楼(主要是屋顶)改造(2018),一是消除安全隐患,二是使校园与景区色调一致;(6)完成校园路的“白改”(2018);(7)张公山改造(2019);(8)在政策支持下,改造教工宿舍,改善教工住宿条件。

3、办学条件:教室、寝室安装空调;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健身体育设施;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完成电子图书馆建设;加快教学现代化建设步伐,争取在三年内建成现代化数字校园。

4、课程体系:以新高考为契机,对课程体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力争在三年内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至2020年课程体系趋于成熟和完善。

5、教学质量:借助师大附中教学优质资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高考:2017年高考力争取得重大突破,稳住湘潭市“贡献率”(根据生源确定的目标完成率)第一不掉队,至2020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学考:合格率力争98%以上。

6、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的配置,三年内形成合理的年级教师结构,研究生比例达到5%;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五年内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中青年骨干的比重力争达到40%,研究生比例达到10%

7、管理架构:持续深入地探索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规律和发展规律,围绕学校发展的“精品”定位,不断调整和完善,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具有特色的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架构。

8、文化建设: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9、资源建设:三年内要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五年内基本建成较为完整的资源库,构建属于自己的资源共享平台。

五、主要措施

(一)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1、深入推进学校纵向层级管理制度。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晰年级、部门岗位职责,强化年级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确保学校各项改革措施有效推进。

2、完善各项激励机制。修订和完善学校教职工岗位晋级、职称聘任、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3、实行学校岗位聘任制度。在学校总体调控的前提下,实行“校

长室—年级组长—科任老师”的双向聘任制度,使三个年级的师资力量得到优化配置。

4、调整和完善分配机制。坚持以责定岗、以岗定酬、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建立重表现、重实绩的绩效制度,形成公平合理充满活力的分配格局。

5、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学校预算制度、大型支出集体审批制度、经常性开支申报制度和年度决算报告制度,注重“开源节流”,管好用好各项资金。

6、构建民主开放管理机制。坚持推行干部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开门纳谏,民主决策,充分体现教工主人翁地位,主动接受广大教工的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

7、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由校长室成员牵头组织宣传队伍,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媒体,做好学校重大改革及教育成果等宣传工作,进一步做大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

8、积极做好各项外联工作。努力拓展与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协作关系,积极借鉴先进办学经验,助力学校发展。建立校友会,建立定期交流制度,编撰韶山学校校史,重新建设好校史陈列室。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团队战斗力

9、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领导班子要自我加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选拔具有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管理人员,充实管理队伍。

1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坚持“请

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完善“传、帮、带”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骨干。

1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队伍的培训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对班主任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青年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班主任队伍。

12、加强核心小组建设。进一强化小组成员的核心意识,进一步完善核心小组的工作职责和评价,更好地发挥核心小组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1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学生会和年级学生分会建设,切实把学生会建设成为一支重要管理力量。

(三)夯实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

14、强化“以德治校”理念。要以实现全员育人为目标,加强德育理念的灌输,寓德育于学校全部工作之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作用,创建“全员育人”的生动局面。

15、改进德育方式。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德育渗透,积极探寻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继续构建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线,主题教育系列化,养成教育规范化,法制安全教育常态化,社区教育网络化的“一线四化”德育工作新格局。

16、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要以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环境为背景,建立和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各种机制,完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形成政教、后勤、团委、保卫、年级联合互动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

17、构建完整德育网络。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主动创建学校主导、家长、社区主动参与的新型德育联动协作机制。成立年级家长分校,定期举办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论坛。

18、抓好“三风”建设。要抓住主题班会和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好各种舆论媒介,各年级、班级要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形成“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学风、班风。

19、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抓好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20、继续抓好奖学助学工作。完善奖学、助学机制,充分发挥好奖学的激励作用,发挥好助学的帮扶作用,要通过奖学、助学在全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21、牢固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努力开拓教学视野,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及时总结和提炼校内外课改中的经验教训,多渠道、多层面地开展示范课、研讨课,大力推广先进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各种常规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及时反馈、总结,不断提高、完善,在常规中寻求效率、发现特色;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由备课组、教研组、年级、教学管理部门组成四级检查;教师的教学能力、师德师风通过问卷调查、评教评学、学生座谈、家长信箱进行督控。

23、完善课堂教学的跟踪与评价。以“管教、促教、助教”为目的,继续推进教师课堂教学实时跟踪制度,推进听课教师与学生的双评、双反馈制度,让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合理性与教学效果的差异,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的最大化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鼓励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创新讲课方式,创造特色课堂,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提倡百花齐放。

25、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在“3+3”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融入本校的创新元素,并适度推开。抓住高考改革这个重要契机,以“抢先一步”为目标,动员全校力量,探索在新高考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符合新高考、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力争在2018年高考中占得先机。

26、抓好学科竞赛辅导。要以培养“高、精、尖”人才,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切实开展好学科竞赛辅导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竞赛辅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找准辅导对象,处理好辅导与常规教学的关系,提高竞赛辅导的效率。

27、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和督导,增强两组活动开展的目的性、计划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力量,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校本教研的基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基地。

28、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以打造全省首批数字化校园为目标,完善硬件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29、认真组织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切实把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在组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挥学校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普及强化学校的特色项目,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探索出特色之路。

30、加大资源库建设力度。以学科组为单位,统筹全校教育资源,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成教案库、课件库、试题库,五年内拓展至素材库、学案库、论文库、课题库等,形成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31、继续加强与湖南师大附中的交流与合作。与湖南师大附中的交流与合作是教育均衡发展、拓宽学校办学视野、快速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加大宣传力度;要完善附中班的教学模式,认真办好中附中班,为学生创造优越的条件与环境,确保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要继续研究交流与合作的模式,拓深交流与合作的空间。

(五)强化教育科研,提升教育内涵

32、坚持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发挥科研的动力作用。

33、加强课题研究。要围绕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等主题,加强研究。要努力开展微课题的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

34、加强学科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根据学科、年级教学内容的特点,积极开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制作等活动,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个体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的研讨活动,争创品牌学科。

35、加强课改研究。抓住高考改革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新高考实施给我们提供的空间,加强新高考背景下的备课、课堂组织、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研究。

36、加强命题研究。坚持知识问题化、问题试题化、试题高考化的原则,创设问题情景,开发学生智力,努力探索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针对性,使命题与高考接轨,全面提高命题质量。

(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38、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造底蕴深厚、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标准规划建设好校园环境。做好校园改造工程,加强校园文化的教育渗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9、加强课堂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平等对话,多元探究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上不断丰富手段和形式,寓教于乐,平等对话,建设多元探究的课堂,努力创造探究性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习惯,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40、加强人际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人际文化。教师利用各种平台,挖掘和放大学生的优点,深入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互帮互进。

4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力争上游、同舟共济的班级文化。各年级班级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既重视创造学习上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又注意引导形成同舟共济的集体意识。

42、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坚持依法办校、依法执教的指导思想,提高教职员工法制意识,发挥教职员工文明举止的示范作用。坚持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3、加强活动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在开展好现有师生活动基础上,在活动目的性明确的前提下,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为校园增添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44、加强校史文化建设。(1)注重学科渗透,形成特色文化。各科教师将校史和学科结合起来,走进生活,走向历史。(2)继续校史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3)聆听校友声音,追随名家足迹。定期邀请杰出校友来校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开设校史学习校本课程,开展各种校史文化活动,使学生形成“我为校荣”的观念。

(七)优化后勤保障,提升服务水平

44、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与管理。严把后勤人员进入关,加强后勤人员的教育与管理,努力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45、抓好开源节流工作。要增强节约办学的意识,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办学成本;要严格把好收费关,及时清查学生收费,确保颗粒归仓;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的教育,要把开源节流的执行情况作为班级评估的重要指标。

46、加强学校财产管理。要坚持财产入库登记,统一管理;要落实责任制,坚持财产添置申报审批制度,严防财产有形无形流失;重视财产安全管理和及时维修,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47、抓好设施设备的管理、维修和维护。要及时做好办公、教学设备的添置和维护工作,要加强对水电的管理,水电设施损坏后要及时进行维修,充分保障正常运转。

48、加强食堂、超市、学生公寓的管理。要进一步改善学生用餐和住宿环境,不断提高食堂、超市、公寓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学生食宿安全、舒适。

49、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要继续完善校园综治网络,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要加强巡视,把好校门进出关,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登记制度;严禁学生在正常教学期间随意进出校门,确保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八)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品位   

50、改造校园环境。按照“做精、做强、做优”的办学思路,对校园进行科学规划,对学校校园进行提质改造,美化校园环境。

   51、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争取在三年内教室全部安装空调,

五年内寝室装上空调。对学生公寓内部进行修缮改造,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住宿环境。

52、改善现代化教育条件。按照打造数字化校园的要求,添置相关设备,建设电脑设计、模拟制作等实验室,改善全校网络覆盖,实现全校班班通。

   韶山学校的发展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又必须面对来自资金、管理、质量等各方面的困难。全体教职员工应当秉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发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紧密团结,同舟共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按照“做精、做强、做优”的办学思路,全面实现五年建设目标,把韶山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名校。
编辑:陈煜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韶山学校 特此声明。